泰国"京华中原日报"是由创刊迄今具有五十多年历史之"京华日报"以及"中原日报",由董事局改组到两报合并,完成了董事局统一领导,集中两报人材,增设现代化器材设备,扩大发行网之决定性创举,从而使合并后之"京华中原联合日报"如虎添翅,一纸风行。
"京华中原联合日报"之主要主干是"京华日报",创刊于公元一九五七年,是泰国历史以来,唯一由民族厅(新闻局)直向国务院申请获准出版之华文报,因为当时,泰国沙立元帅发生政变,即下令查封涉嫌报纸,多家华文报遭到停刊厄运。
当时的民联厅长,是由国防部副参谋总长蒙銮确冲中将(亲王)兼任,他审时度势,权衡得失,认为必须成立一份代表官方发言的华文报,藉以发布消息,传达政令,作为泰国政府与华侨之间的一道桥梁,沟通感情,促进了解,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,乃授意民联厅辖下的"泰电视有限公司"呈文向国务院申请。根据泰国的书报条例,任何语文报刊的出版,只要通过公安局向内政部呈请获准即可出版发行,但当时处于"非常时期",除向国务院申请外,别无他途。
"泰电视有限公司"呈文后,确军冲亲王奉命调迁,由陆军参谋长苏拉集上将兼任民联厅长。苏拉集上将是协助沙立元帅策划政变的大员,甚受沙立元帅器重,他持前任民联厅长确军冲亲王创设一份华文报的计划,并亲自出席国务会议陈述因由,指出现有的三份华文报,"彩色"太浓,难取信于民,政府必须拥有一份较具代表性的华文报,明确传达政策方针,商情文告,期使华侨知所遵从奉行,以免以讹传讹,造成人心惶惶,不知何适何从,影响政府声誉,亦给主会治安及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。苏拉集上将的陈述,终获国务会议认同,批准立案。
众所周知,当时政府的决策,是要藉查封"左倾"报纸以减少华文报的数量,现在竟忽传国务会议批准一份华文报出版,无不将信将疑其后才知是实,当时设社址于哒叻仔国华印务局时,传闻方可证实,正式出版发行之日,其轰动性,不言而喻。
再说,当时幸存的三家华文日报,虽因在当局查封报章时过了关,但仍不免如惊弓之鸟,人人自危,处理新闻无不战战兢兢,格外"谨慎",以求自保。"京华日报"于五七年初以异军突起的姿态出版后,地位特殊,先声夺人!不论是官方的文告或重大的政治新闻,民联厅都直接供给该报发表,其他三家则于第二天才予转载,同时,民联厅电台对外(国际)的华语新闻广播节目,全部取材自"京华日报"。如果较具时间性的,则派人拿来译好后,报社保留一份,另复印一份送交民联厅电台广播,变成一稿两用。"京华日报"的权威性,因而很快地就在泰国华文报及广大读者间建立起来,报份直线上升。出版不到一年,销量已超过二万份,这是当时华文报的最高发行量。每天出纸三大张,采用六架平板印刷机仍供不应求,必须商请其他印务局协助印发,满足需求,掀开泰华文报史新页!
如此情况维持年余时间,至一九六一年中期,"京华"自行购买机器,才基本解决了印报时间及发行问题。
配合销数的激增,业务的发展,哒叻仔二层楼的陈旧社址已不敷应用,乃于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日迁至野虎路四层楼大厦的现址,并改装最新型"柯式"彩色印报机,扩充业务,从此奠下了巩固根基,一帆风顺。
一九七五年一月,泰中两国宣布建立外交关系,也正是华文报处在鼎盛时期,泰华新闻界掀起一股"中国热",新出版或复刊的报纸,为了争取报份,一窝蜂抢登大陆新闻,有的忽视泰国仍然存在的"防共"条例,渲染夸张,哗众取宠。"京华日报"即在这股潮流中,不卑不亢,保持中立立场和特色,秉承创刊初衷,沉着应变,不论任何压力和冲击,始终以泰国利益为最大前题的办报职志。其坚定踏实作风,备受泰国有关方面赞赏,以及广大读者拥护,而其报之大陆新闻更使官方和读者深信不疑。一九七九年十月六日,泰国再次发生政变,华文报也经受到更大冲击。当时军方以革命团名义宣布政变,革命团接管政权后,即下令全国语文报纸全部停刊,各报负责人需要亲向革命团报到并另行申请出版,在众多华文报中,唯"京华"获准第二天照常发行,其余须待逐宗审查决定。此时政局混乱,谣传四起,广大读者和华侨群众须了解事件真相和局势发展,"京华日报"再一次扮演沟通官民感情的重要角色,成了唯一被抢购的对象,迫得编辑部必须提前截稿,争取赶印时间,分秒必争。虽然如此,报份仍呈供不应求现象,有须商请英文"曼谷邮报"协助印行,才算勉强解了抢购之围!在这段时间,每天印报超过十二万份,创造泰国华文报业有史以来最高的记录。
其次,董事局还再增资八千六百万铢之巨,增置计算机设备,和现代化印刷机菲林彩色机,此时,"京华中原联合日报"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为一身,得到突破性效果,给泰华报史增添一页光辉,成为数一数二之一份报纸,从而继续奋斗至今。
<<返回